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
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第5页

顾炎武(1613-1682)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伏尔泰(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

17.中西思想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历史的发展方向。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据材料一分析中法启蒙思想的主张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