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岳麓版)第3页

 播西方先进技术。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作用--启迪了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主流。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政局岌岌可危。②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慈禧太后采取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内容: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①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向西方学习。②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③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认为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是"以夷变夏",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

(4)实践及其破产:①从19世纪60至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②除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外,还创办近代学堂,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创办近代海军。③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5)作用:①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②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③介绍西方社会科技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3.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产生时间和原因: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

思想内容: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议会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但是早期维新派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背景: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③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①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讲学,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结合起来,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