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换一种讲法,前面在学习世界观的时候,我们抓住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当然还可以用这样的概念来表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或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用我们教材上的概念来说,就是思维与存在,或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这个问题,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按照恩格斯的概括,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既然是讲关系,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或者何者为第一性。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或者意识和物质这两种现象,到底谁产生谁,哪一个出现在先,哪一个出现在后。按照对于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我们可以把哲学史上的各种流派、体系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此,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比如: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冲: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比如:王守仁"心外无物";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恩格斯称之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人能否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可知论,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