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宇宙的未来》 导学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宇宙的未来》 导学案1第2页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极大。在那里,物质被压缩成一个奇点,时间和空间都毫无意义。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爆炸",温度逐渐冷却,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学说是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科学家研究宇宙的方法。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第一个提出了动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从一种"原始原子"不断分裂、膨胀形成的。他推测:如果宇宙中物质的质量小于某个临界值,宇宙就会继续膨胀下去,成为"开放的宇宙";反之,就会坍缩,成为"闭合的宇宙"。1948年,出生在俄国的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大爆炸"学说。

大爆炸学说得到了以下天文观测的支持。(1)河外星系有系统地谱线红移(课文中涉及到)。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发现河外星系谱线有系统地向红端移动,表明这些遥远的天体正在离我们远去。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几乎所有的星系都有红移现象。星系距离越远,红移越大。这种红移与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称为哈勃定律。(2)在各种不同的天体上,氦的密度相近,大都是30%。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宇宙温度很高,所以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3)测定各种天体的年龄,均小于200亿年。(4)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课文中涉及到)。

二、初读课文

1、生字

恍huǎng惚 尴尬gāngà 混沌hùndùn 坍tān缩 迄qì今 沮jǔ丧

告罄qìng 不可逾yú越 模棱léng两可

2、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3.概括内容 理清思路

第1段,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总起全文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

第2~5段,写巫师、牧师、宗教狂热者等非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妄测,反衬科学家观测的可靠性。

第6~10段,说明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科学家可以对宇宙作可靠的预言。

第11~13段,根据宏观上各个方向上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极其接近的原理,作出未来宇宙正在平滑均匀地膨胀的推测。

第14~25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宇宙未来是坍缩还是膨胀,要看它的密度是大于还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