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7:我认为应将十二段单独划作一个部分因为第十一段谈的是掌握事物复杂多样性的做法及重要性而这一段明显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十一段完全不同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具体说说
生7:第一句话"既要......又要......"就是概括全文的,而后面"要与简单化绝对化打仗"是提出号召,从反面重申论点的,也是总结全文
师:看来你是动了脑筋的,大家想想,这样划分是不是更有道理?可见,我们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有真知灼见
师:好,下面请再来看《飞机不能飞上天》(投影),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观点,用课文中的话来来分析几位科学家的观点错在哪里?莱特兄弟的正确又表现在哪里?
生8:因为科学家只是从主观出发......
师:注意,要用课文中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故事
生8:科学家只是掌握了事物的一般性,没有把握特殊性,而在能否飞上天空这一点上,特殊性反而成了成败的关键
师:对,扣住了课文,又会灵活运用那具体到"飞机"这件事情上,一般性、特殊性又各指什么呢?谁来说清楚?
生9:一般性是指机械比空气重,飞不上天;特殊性是指当飞机的飞行速度到一定程度时,它却可以飞起来,我听说好像是时速200公里以上科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考虑到这一特殊性,所以犯了错误
师:说得好看来我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观点那么,请联系结尾处的写作时间,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吗?
生10:因为是在文革中,搞什么"赶英超美"、"大炼钢铁"等生产运动,都违反了客观规律,所以作者要对这些盲干的做法敲响警钟
生:对,还有"放卫星""浮夸风"......(纷纷补充)
师:也就是说,本文是针对1957年前的"大跃进"的错误做法提出深刻的批评而创作的不过,这是在文革前作者的见解即使是现在看来也是振聋发聩的现在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生11:有,有的地方盲目建开发区,却不考虑当地经济的特殊性,结果开而不发
生12:报纸上还说,某地方干部要农民统一种苹果,后来种得太多,苹果反而卖不出
师:可见,秦牧提出观点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呀当然,我们仅仅是理解他的观点还不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观点阐述得这样生动而透彻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主要是靠什么来将道理讲得如此浅显又令人折服的?
生13:文中用了很多事例来说理
师:这叫事例论证的写法,用事实来说话找一下,文中分别用了那些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生2:证明"事物都有复杂性"时,用了小时候认识菱角的事情,还有过敏反应、牙齿多少因人而异的几件事例
生13:还有,在谈"既要掌握一般性,又要掌握特殊性"时,用了农民识天气、种子变劣、山洞养猪的事例
师:你们看,本文的事例多不多,一共有几个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