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问:作者举出什么样的例子,从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的议论,失去了原文的味道。
问: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2.读文第5-6段。
问:举了什么例子?作了怎样的评价?
推敲的故事--练字。
小团月诗--字的联想意义。
问:这些分析对我们有何启发?
阅读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像和联想,准确把握作品的内蕴。
1.独立思考
2.实事求是
3.掌握方法:句式选用,文字详略,字词推敲,联想想像
4.充足储备
1."推敲"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对此也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下面,结合《题李凝幽居》全诗的意境,大家来评一评。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发言后,教师可以提示:实事求是,联想想像,还是"敲"字好,它绾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边树上的鸟,万籁俱寂中,老僧(或许正是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又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的"幽居"二字。"敲"字正见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