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 学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必修1  第4章第1节重力与重心 学案第2页

  如图所示,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在一般情况下越过相同的高度采用"背越式"跳法要比用"跨越式"容易些。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提示:运动员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采用"背越式"的运动员的重心要比采用"跨越式"的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小。因此,运动员越过相同的横杆高度用"背越式"跳法要比用"跨越式"容易些。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

  (3)重心位置对物体稳定程度的影响

  物体的重心越低越稳定,物体的支持面越大越稳定。

  

  如图所示,生活中见到的桌子为什么常常是三条腿(或者四条腿),并且把三脚(或四脚)撑开?

  

  提示:要说明的是,支持面并非是桌腿与地面的实际接触面的面积,而是几个桌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生活中常用增加支持面面积的办法来增加稳定程度。如为了增大一个桌子的稳定程度,常用三条(或四条)桌子腿来增大所围成的支持面,并往往将三(或四)脚撑开。

  

  探究一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从日常生产、生活与力有关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将"作用"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由现象入手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三性"

物质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产生和存在离不开物体:

①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研究对象),后者是施力物体

②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同时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③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相互性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②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矢量性 力是矢量,描述一个力既要说明大小,又要指明方向   

  在以后的学习中,当我们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变化的规律时,重要的是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受到的力。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对于每一个力都要能说出其施力物体,如果找不出施力物体,这个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凭空虚构力必然会导致结论错误。

【例题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