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两位数加整十、一位数(不进位)》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两位数加整十、一位数(不进位)》教案第1页

开阳县第三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下) 课程名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课时 2课时 主备教师 陆安菊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参备教师 王艳 赵琼 余国梅 邓丹玉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棒若干、计数器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设计 一、 复习。

1. 80+2= 50+4=

    80+20= 50+40=

    30+60= 70+3=

    30+6= 70+30=

2.填空:

3个十是( );

4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75。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场景出示: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老师决定下个星期五带我们班表现比较好的小朋友去参加春游。小朋友们乐意吗?那就拿出你们的表现吧。

  

  看看都给我们准备了哪些车呀?

  

  

  提问:观察这幅场景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师分别板书

  45+30、45+3、30+3、45+30+3。

再问:这四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看黑板上的这两道算式,一个是 45+30,一个是 45+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 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请出我们的小棒帮帮忙吧。

  老师巡视,提示:想好先摆几捆几根,再摆几捆。怎样摆让老师一眼看出你的答案。

  引导学生拨算珠。

  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把 30 与 40 相加) 老师小结。

  2.学习 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提问:根据 45+30 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

  对于如下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并协助学生演示整理。(5+3=8, 40+8=48)

   3、比较 45+30 和 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不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将整十数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加一位数时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小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想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观察,说出:有45座的大客车,有30座的中客车,有3座的小轿车。

学生提出问题,找人回答。

学生回答。还有一个算式我们现在还不会算,先放在这里。

(1)学生自我探索算法。

学生自己摆。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黑板上演示比较,突出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1)同桌一起用学具算珠拨一拨,写出结果。

(2)指定两名学生全班演示,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拨。

  

全班学生口算。四人小组检查,有错的在组内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学生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加以引导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