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5.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事件
项目 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 不同点 目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侧重点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侧重于富国强兵 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变法内容
项目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募役(免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