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改革内容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 推行均田制与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推行汉化措施 迁都洛阳 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统治 3.改革评价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4.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