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敌人。这是荀子为人处世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吕氏春秋·士节》
赏读:正义之士坚持真理,不避危难,面临灾祸应忘掉私利,舍生行义,视死如归。这里讲的是做人的气节,重义轻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赏读: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这两句是说君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
赏读: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一、作者视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嘉祐进士。仁宗时曾任大理评事,神宗时曾知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此时游赤壁(苏轼所游为黄冈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词集有《东坡乐府》,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但其所提抗金建议均不被采纳,屡遭排挤打击。罢职后,闲居村野,仍然希望报效国家,据传临终时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
辛弃疾的作品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另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