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派
豪放派,中国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二、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览赤壁后所作,词人时年47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一般认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应在今湖北赤壁。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某些诗文确实有些讥刺时政,比如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汉代时御史台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遂称"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6岁了,辛弃疾从1181年起便开始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直至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使,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后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纶巾( ) ②樯橹( ) ③酹( )
④舞榭( ) ⑤金戈( ) ⑥佛狸( )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