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必修4)第2页

例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P32

1、对立(区别):

(1)含义不同 (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例4、(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的客观性, 。

(2)规律的普遍性, 。

(3)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受到惩罚。

(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例5、(03年全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例6、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撞击的成功,表明( )

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