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
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钠及其化合物》第5页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

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例3.(09宁夏卷27)(15分)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 、 (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 、 (填化学式);

(4)反应③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Al C Na2O2

(2) 2H2O +Na2O2 =4NaOH+O2↑ 2Al+ 2NaOH+2H2O=2NaAlO2+3H2↑

(3) CO2 CO

(4) Na2CO3

(5) 2AlO2-+CO2+3H2O=2Al(OH)3↓+CO32-

解析:

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是本题的突破口,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基本锁定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但是题目另一信息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说明C是水,则G为CO2;再依据K能溶于水,说明K为Na2CO3 ,F为O2; 题给信息黑色单质B与氧气(F)反应得到G(CO2),说明B为C(碳);依据F(O2)与E反应生成C(水)可知E为氢气,再根据金属A与碱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可得到A为Al.

[基础练习]

1.(02年全国高考题) 将40ml 1.5mol/L的CuSO4溶液与30ml 3mol/L的NaOH溶液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