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第2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找一段曲词,以自己的方式诵读并交流讨论,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交流。

  3.以第三折为例,引导学生欣赏戏曲套曲形式在抒情上比诗词更为酣畅淋漓的特点。

  学生自由诵读,体会组成套曲的各单曲之间的情感关系,如情感的起伏、层递、转折等。

  4.以第二折【斗蛤蟆】为例,体会元杂剧语言的本色美,并让学生找出其他的口语化的语言以及文人雅语,体会其中雅俗相错的语言美感。

  三.以"体悟"为主线,理解作品情志

  前面对语言的品味,学生在文本的把握上经历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这里再次将学生的视线拉回,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1.讨论:《窦娥冤》表达了什么"情"和什么"志"?

  问题一:窦娥到底有哪些"冤"?

  要求学生能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能体悟人物情感的变化,如第一折的"怨",第二折的"悲",第三折的"怒"。

  问题二:窦娥到底"怨"什么?

  窦娥"怨"的到底是封建社会的黑暗,还是伦理纲常的荒废,教师不要轻易替学生下结论,讨论之前可以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如元代风俗史,学生根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作出自己的判断:倾向于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此题还有一个附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楚,同一个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其结果是不一样的。

2.讨论: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这样的情志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