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摆长时测量结果如图1甲所示(摆线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摆长为________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_s.
答案 99.80 100.6
解析 摆长应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故摆长为99.80 cm,分针上的示数为1.5 min,即90 s,秒针上的示数为10.6 s,故秒表读数为(90+10.6) s=100.6 s.
4.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单摆偏角小于5°时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和符号写出测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_.
(2)实验中有同学发现他测的重力加速度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室在高山上,高出海平面太高
B.单摆所用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答案 (1) (2)CD
5.一组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定了6组摆长L和周期T的对应值.为了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4位同学提出了4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A.从测定的6组数据中任意选取1组,用公式g=求出g作为测量值
B.分别求出6个L值的平均值和6个T值的平均值,用公式g=求出g作为测量值
C.分别用6组L、T的对应值,用公式g=求出6个对应的g值,再求出这6个g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D.在坐标纸上作出T2-L图像,从图像中计算出图线的斜率k,根据g=4π2/k求出g作为测量值.
以上4种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其余正确方法中偶然误差最小的是________.
答案 B D
解析 错误的是B,因为L和T之间不是一次函数的关系.偶然误差最小的是D,因为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描点后画线时要求尽可能多的点在该直线上,其余点尽可能均衡地分布在该直线两侧,实际上是把偶然误差减小到最小了.
6.有五组同学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各组的实验器材、数据如下表所示.若各组同学实验操作水平一样,那么第________组同学测定的结果最准确.若该组同学根据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那么该同学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