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1.运用文献史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三大理论成果的理解。链接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史实,考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伟大意义。链接必修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认识邓小平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2.关注"两弹一星"的成就及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2015·江苏单科,T13)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知识点一 三民主义
1.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
3.内容
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
发展 4.评价
(1)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