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
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第3页

 经济的补充地位,深深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复习中要通过归纳总结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明确生产力的进步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小农经济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通过归纳总结土地制度的演变,认识土地制度演变的趋势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2.我国自古以来在纺织业方面就领先于世界,丝织业尤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手工业发展,为古代人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2.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其湖池不流水,......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引文所指的灌溉工具是

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