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代表作《随笔录》开创了随笔式文学的先河,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思想家 、数理科学家,主要著作《外省通信》和《思想录》。
(3)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著作 《我需要知道的一切》、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补充汉字。
培养皿( ) 忖度( )( ) 畜牧( ) 囊括( ) Xiāo ( )逝
xiāo( )毁 xiāo ( )烟 xuē( )弱 wǎn ( )惜 wǎn委( ) wān ( )蜒 zào 枯( ) zào 焦( )
二、研读课文,品味鉴赏
1、文中说"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2、作者在文章中说"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你如何理解作者比别人多享受到生活的?你同意作者的"生活乐趣大小是由对生活关心程度决定的"这个观点吗?
明确:观点一:这句话是作者对生命的一种深刻体悟。其意是说我们只有关心生活,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感受生活,更好地品味生活。人生并不在于生的"时光"有多少,而在于我们对生的关注有多少。
观点二:这里的"乐趣"指的不仅是"乐"之情绪,更是"趣"之回味,所以"乐趣"是对生活真谛的一种深刻感悟,个中滋味漠视生活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3、既然文章的题目是"热爱生命",作者却说"准备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里的"生存和死亡"和"热爱生命"有什么联系?
明确:"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富有哲理。可以这样理解: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又是最终衡量生命价值的起点,正如俗话所说的"盖棺论定",死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并定格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对每一个想活得精彩、有意义的生命来说,死亡的等待是不断向前行进、不断超越自己的根本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