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教案(4)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教案(4)第2页

分散质微粒构成 主要特征(即外观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板书引导 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问题情境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我们先重现一下该同学的实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1

   a.取一支小试管,加入2mL蒸馏水和1mL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沸腾,观察。

   b.取一支大试管,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试管里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再加热,保持沸腾半分钟。停止加热,观察。

  实验探究1问题

  (1)a 操作中的沉淀是什么物质?

  (2)b 操作中的红褐色液体物质是什么成分?

  (3)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归纳整理 a中的沉淀是氢氧化铁固体

FeCl3+3H2O=Fe(OH)3↓+3HCl Fe3++3H2O=Fe(OH)3↓+3H+

  引导分析 对于b中的红褐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检验其成分。

  学生分组实验2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水,滴加两滴氯化铁溶液,制成氯化铁稀溶液,与待测液(b试管)、氢氧化铁沉淀物(振荡后)一起用激光器照射,观察现象。

  实验问题

  探究目标:分散质微粒的大小?

       分散质微粒是什么物质?

       该分散系的混合物有什么性质?

  实验探究结论 红褐色溶液不是通常的氢氧化铁沉淀,也不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氯化铁溶质。

  混合物中有肉眼看不见的颗粒,颗粒比沉淀小,比水分子和离子大。

  讲解并板书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子在10-9~10-7m(或1~100 nm)的分散系。

  2.分散系分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

  3.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Na2SiO3溶于水所得分散系,肥皂水。

  固溶胶:有色玻璃。

  气溶胶:烟、云、雾。

  活动与探究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性质有何不同?讨论填表。

三种分散系性质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0-9m 10-9m~10-7m >10-7m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