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活动:
静电感应
实验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如图)。
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利用上面介绍的金属结构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
【演示】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实验,逐一描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补充和修正。
参考描述: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导体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上的金属箔都保持张开;如果再让A和B接触,金属箔就会闭合。
总结与归纳: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其他学生补充规定完善。
实验结论: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它们就不再带电。
讨论与交流:如何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总结结论分组汇报。
提示问题:
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
2.什么叫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的运动有何特征?
3.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什么现象?
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的本质: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思维拓展:等量的正负电荷相遇,会发生什么现象?不等量的正负电荷相遇,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中和:等量的正、负电荷相遇后电性消失的现象。
[事件5]
教学任务:归纳总结电荷守恒定律
师生活动
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