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物种起源 绪论 教案(1)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五 物种起源 绪论 教案(1)第2页

(明确:啄木鸟的构造,也就是说外界条件不是影响啄木鸟构造的唯一原因,还存在其他的因素,槲寄生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  

再回到我们刚刚举的猿和人的例子:爬行着的猿猴因为外在的环境而逐渐直立行走,那么为什么人生出的后代没有受到环境影响也能行走?可再举长颈鹿例。  

外部环境通过改变内在的遗传物质才能使生物发生变异的。一句话: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五、分析课文第6、7节。  

1、达尔文认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完善,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他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在第几小节?(第6小节)  

2、齐读第6小节,思考:作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注意抓住关键句)。(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  

3、为什么以家养动物为研究对象?举例说明家养动物与变异的关系:如,时间比较短,  

容易观察等。  

4、那么通过对家养变异的研究,作者已经得出那些结论?快速筛选信息。  

第一: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  

第二: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  

5、这两个结论其实说的同一个问题:变异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物种确实由演变而来。  

《物种起源》基本观点是:物种由演变而来,而演变又是经历变异实现的。研究变异又需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由此可见:研究家养变异对解释物种由演变而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家养变异的问题在如此之重要,如果将它放到作品中,你觉得把它放在一本书的哪个部位最合适?  

--所以达尔文把它放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章,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  

六、5-7小节主要围绕物种由演变而来这一观点,那么第8-9小节又说明了哪些内容,  

请找出其中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1、创造论即"神创论"是错误的。  

2、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3、自然选择是引起生物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可见第8-9段仍然强调了前面的观点,实际上强调的还是:物种由演变而来。  

七、分析课文第本文1-4小节  

1、作为〈物种起源〉的导言,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观点,除此之外,它还介绍了哪些  

内容?让我们来分析课文的第1-4小节。  

2、从第1小节中找出这一段的关键句:  

--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的下结论。  

3、这说明作者得出这些结论是经过了一个过程,哪一个过程影响最大呢?  

--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  

4、为什么要从参加贝格尔号的远航说起?  

--因为达尔文这次远航对于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关系太大了。那时他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他读的是神学院,因为他的父亲要他成为牧师。但是他在神学院里却一直没有放弃对于生物学的爱好。毕业时,已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博物学者了,当时他相信神创论,因此他带了《圣经》参加这次航行。在远航中,大自然新提供的科学事实不断冲击他的观点,他开始怀疑创造论,进而转化为一个进化论者。他以神创论者开始远航,以进化论者结束科学旅行,可见没加此次远航,就没有进化论者达尔文,也就没有《物种起源》。达尔文说:"贝格尔军舰上的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确定了我全部以后的事业。"可见环球航行是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  

5、环球航行改变了达尔文的观点也促成了他完成《物种起源》这部书,提出"物种是由演变而来"这一观点。但作者也表示这本书缺少大量事实依据,那他为什么要早早发表呢?从第2小节中找出答案。  

(1)"全部完成还需要更多岁月",但"体力渐感不支"。  

(2) 华来斯 先生"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