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最后的常青藤叶 教案(1)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 最后的常青藤叶 教案(1)第2页

 3、请准备好你的激情,全力以赴,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一课!

二、解读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2、自主学习,反复诵读,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感受作品主旨。

3、激情投入,感悟人性美,珍爱生命,培养人文情怀。

三、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基础知识过关。

美国 欧·亨利

法国 莫泊桑 《项链》 《羊脂球》

俄国 契诃夫 《变色龙》《套中人》

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 ) 掺酒(chān)

瞥见( piē) 着想( zhuó) 昵称(nì)

狭窄(zhǎi) 窗槛(jiàn) 一幢(zhuàng)

砖砌(qì) 模特(mó) 编辑(jí)

唠叨(láo) 瞅一眼(chǒu) 矮墩墩(dūn)

模(mú)样 转弯抹(mò)角 蹑手蹑脚(niè)

四、整体感知

1、开端(1-11) 琼珊染病

  2、发展(12-36)放弃求生

3、高潮(37-50)重拾希望

4、结局(51-55)苏艾揭秘

五、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揣摩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有几个人物形象,主人公是谁?

  2、在预习的基础上,挑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大声朗诵,边读边思考: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这究竟是"一片___样的叶子呢"

  3、这片叶子是谁画的?他是怎样画的?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叙述等表达方式,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150字左右)。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本单元的标题-生命的赞歌)

  明确本课的主人公是贝尔曼。

六、分析人物形象

贝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