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第3页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建立在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结构把握了之后要深入小的骨架,其中文中的特色写法是举例子,这就为下题的提出做了准备。

  【设计意图】注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力。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5.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参考: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参考: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设计意图】第5题和第6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鲜明的观点,也要意识到这些观点(尤其是第6题)带有个人特色,也要进行思辨。

  七、课后练笔

  参照文章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作品做一点分析和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