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D.闻道百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B
6.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译文: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在这时候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C.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我就是这么说的了。
D.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译文: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解析:C项,"我之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zāng)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解析:B项,贼:残害,杀害。
答案:B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