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出示例3,组织学生读题并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并指名汇报。
3.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决问题。(规范画图要求,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与水的混合物)
课件出示画图分析的过程:
4.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解题思路。
5.组织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并汇报。
6.回顾反思,明确解题策略。 1.学生读题,根据题中的信息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两)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小组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3.小组合作画图。
4.展示并汇报解题思路。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1-)杯。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是其中的1份,即杯。
5.列出算式,并汇报。
纯牛奶:+=(杯)
水:1-=(杯)
6.交流后汇报: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2.小华喝一瓶饮料,第一次喝了一半后,加满水;第二次又喝了一半后,又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你认为小华喝的水多还是饮料多?
小华喝的水和饮料一样多。
3.某超市运来一批方便面,第一天卖出全部的,第二天卖出全部的,第三天卖出全部的。这批方便面卖完了吗?
++=
<,因此这批方便面没有卖完。
4.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米、米、米。
(1)这个三角形最长的边是多少米?
最长的边是米。
(2)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米。 1.完成教材第100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100页第4题。 先独立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解法,集体订正。 5.冬冬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满水;下午又喝了一半。冬冬今天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喝了1瓶水。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喝牛奶问题"比较抽象,教材安排这一问题,主要是渗透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的+第二次喝的=两次一共喝的
杯+杯=?
杯+杯=杯
1杯-杯=杯
答:乐乐一共喝了杯纯牛奶,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