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设计历史人民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总结(七)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新设计历史人民选修一讲义: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总结(七)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改革虽然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但它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表现为:

(1)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3)欺骗性:由于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他原来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的异同

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不同点 性质 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性质是资本主义的改革 阿里改革并没有改变生产关系,其性质为封建性的改革 结果 农奴制改革取得了成功 阿里改革最终失败 相同点 背景 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领导者 都是封建统治阶级主持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阻力 都受到来自旧势力的强大阻力 作用 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例题】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