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中归纳总结整个国家在气候上的分布规律,最后,再到两个特定的点──雅库茨克和奥伊米亚康。课本给出雅库茨克的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使学生通过对图的分析,了解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北半球的"寒极"。需要指出的是,安排学生分析俄罗斯降水和气温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俄罗斯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地域差异,而这可以说是贯穿教材始终的一条线。它将体现在资源、经济、人口、城市等各个方面。
5.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教材特别提到,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这是国土辽阔的一个结果,同时也是俄罗斯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教材安排了图7.48"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中看到,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量十分丰富。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观察:"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乌拉尔山脉以东面积占国土的3/4,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教师可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出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使他们认识到开发俄罗斯东部地区的重要性。
6.课本针对图7.48安排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俄罗斯主要矿产的重要产区,以及相应发展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区。工业区的分布同样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这一点与前面的地形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7.俄罗斯的工业。除了工业区空间分布的不平衡之外,俄罗斯的各工业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教材45页的活动2就体现出了这一特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基础工业相当发达,但下面的对话又体现出俄的轻工业部门是相当薄弱的。活动2进一步提出:"俄罗斯的工业特点的形成,与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深入地思考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作后盾,就不可能有雄厚的重工业基础。
8.俄罗斯的科学技术。俄罗斯之所以在国际上成为强国,一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雄厚,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俄罗斯在军事、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处理教材44页阅读材料时,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俄罗斯重要工业部门的关系,以及对俄罗斯国际地位的促进作用。
9.俄罗斯的交通。从图7.50"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俄罗斯交通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均衡。俄罗斯有发达的铁路和管道(包括输油管和输气管),同时还有几个重要的港口。为了让学生了解,教材特意安排了48页的活动,如活动1的前两个问题。活动1的后两个问题与前两个标题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南部多山,但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着南部修建,就是因为南部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的北部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较低,于是最终将铁路修在南部的山区。俄罗斯之所以有着发达的管道运输,也与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活动2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识。通过图7.56"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1998年)",了解其结构组成,以及各个运输方式在承担任务上的差异。
10.俄罗斯的重要城市。在"发达的交通"这一标题下,从交通运输线到交通枢纽──重要的城市,是一个由线到点的很自然的过渡。教材结合丰富的图片,涉及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俄罗斯的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这些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