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9)出:指出京受任。
如《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10)去:卸职。
如《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1)黜:废免,革职免官。
如《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对"臧使者"的处分。
(12)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4)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5)罢:革除官职。
如《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6)复:恢复旧职。
如《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合作探究
1.文言虚词。
于
(1)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