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这一段主要是说:北京的老城墙可以作为现代的区间的隔离物而负起新的任务。其论述层次是先介绍欧美工商业化发展,城市居住人群越来越密集,且市区的嘈杂、拥挤、路程遥远等不适于居住和工作,为下面的论证提供了依据。以外国的失误为论据,表现出思想观点的先进性。然后引入"现代的都市计划"的新理念,认为应该采用将城市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区域的办法,并具体提出了让城墙担当现代的区间隔离物的构思。这种构想,体现了梁思成先生坚持的北京城总体规划的原则--"古今兼顾,新旧两利"。
4.第6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是批驳什么的?如何批驳的?
明确:批驳"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的发展"的观点。
第6自然段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提出了园林地带的建设问题和如何处理交通阻梗问题,第5.自然段说如何建园林地带的问题,第8自然段附带谈一下城墙的国防意义,第10自然段谈如何处理交通阻梗问题。第7自然段作者亮出了自己的构想:利用拆除环城铁路的地带作"绿带"公园。同时护城河可利用、城墙上面可利用、城楼角楼可利用,并说"这样一带环城的文娱圈,环城立体公园,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并以实例说明"北京城内本来很缺乏公园空地",建设这样一个"绿带"公园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所需,为他们休息疲劳筋骨,培养优美情绪,以及以民族文物和自然景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本段照应了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驳"阻碍交通"说,只用"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几个城门,便可解决"作辩,进而从现代道路系统设计的原则上辩驳,指出适当位置的城门还可以完成控制车流的任务,从根本上驳倒了"阻碍交通"的理由。
7.阅读第11自然段到第1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个自然段作者批驳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反驳的?
明确:驳"封建遗迹"说。
先用"故宫"、"天安门"两处典型的"封建遗迹"已为今天所用来反问,置敌论于无法还手的境地;再用"一切建筑体形的遗物都是古代多少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杰作",关键是为谁所用来阐明事理,"它是我们人民所承继来的北京发展史在体形上的遗产"; 进而引述北京城形成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论证了北京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量"。梁思成的辩驳在理性当中渗入了浓烈的情感,他动情地称赞:北京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的结构"朴质无华",它的体形"单纯壮硕",它的外像"轩昂","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它是"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对这样珍贵的历史遗产,梁思成痛心地疾呼:"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有了这一番入理动情的辩驳,"封建遗迹"的理由真是显得"偏差幼稚"了。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叙述了北京城墙的形成经过,以此来说明北京城墙是"几十万劳动人民辛苦事迹所遗留下的纪念物",是劳动人民血汗、精神的体现,是我们的国宝,可称为"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而不是封建帝王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