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教案第2页

  4、 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提问)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 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提问)

  明确:"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意即对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6、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问)

  明确: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那么这一段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小结:第四至第六段主要是针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论述,找到相关的答案,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最后一段是作者在分析论述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结论:艺术形象的领域中,概念相同字不同,其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文章一至三段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四至六段分析现象,论其本质,由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论证方法。

   同学们掌握了抓住文章关键句子于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这还不够,我们除了能够宏观把握全文,还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文中的切身之处仔细玩味,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读透,而不是一知半解。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含英咀华,寻幽探微。

  1、"木"和"树"有什么不同?(提问)

  明确:文章举了吴均的《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进行比较:"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

  补充:比较"空阔"与"空旷""空濛"。

  2、"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明确: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补充:比较"疏朗"与"疏落"

   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

  诗句引用的作用:1、引出话题;2、用作例证;3、提高全文文化意味。(总结)

  (三)总结:通过从上面两个部分的解读,希望对同学们解读相关的社科类文章有一定得帮助,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整体把握、咬文嚼字。

  王安石《梅花》

  1、 王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 主要表现的怎样的人格特征?

  陆 游《卜算子 咏梅》

  陆词中的梅花与王诗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1、 毛词中的梅花除了傲雪凌霜的品格,还有什么特点?

  2、 与陆词比较,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板书设计

说"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