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过程
提出
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
框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完善
理论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初步
建立 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建设成就
(1)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设立: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
(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6.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
(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