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师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918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俄国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设问: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
二、 新授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新生政权建立初期,国内形势并不容乐观。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以下材料分析当时俄国处境。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设问: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1. 政治和军事上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3/4国土被敌人占领;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那么在接下来的的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
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明确:军事上--组建红军抗击敌人;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外交上--与德军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下面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梳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农业、工业、贸易、产品分配、劳动方面)
学生梳理完毕后展示。
3. 评价
结合下列材料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一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进行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评价:1.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1921发生经济政治危机,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材料出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后造成的影响,引出新经济政策的学习
(二) 新经济政策
1. 背景
运用结构图的形式分析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 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3. 评价
学生结合课本和已学知识评价新经济政策
1)积极方面
a 实践: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b 理论: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消极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三、 课堂小结
四、课外延展
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