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授课人 课时安排 2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3.21
课标依据 ⑴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⑵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⑶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民版)中3.2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切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上来,一方面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广义上来说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也将有助于必修三第四专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一节的学习、领会与把握。本节内容在高考考纲要求较高,考的较频繁。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对知识的接受上已初步运用理性思维。当学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曲折之后,认识到了在探索中前进不可避免有失误。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节课学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转折,能自然会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调动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知道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用。
(3)了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并整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师通过运用歌曲欣赏、课堂讨论、合作探究、影视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大意义。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探究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