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人教版)
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人教版)第2页

(1) 奠定了

(中国文化的基础)

(2) 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1、 孔子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做过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 孔子的思想主张

A、 思想的核心

(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 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

("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 孟子的思想主张

(A、"仁政" 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性善论")

2、 荀子的思想主张

(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D、法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背景:

(儒学的坎坷历程 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西汉前期对人才的重视:汉高祖和汉文帝曾下令招贤;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边境不宁,王国势力依旧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

经过:汉武帝

("举贤良对策")

作用:

(一些人进入政府官员行列)

意义: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

2、 儒学体系的形成:

(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 主要思想: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

(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