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2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教案(4)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2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教案(4)第1页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2)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3)物质溶解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可用什么方程式来表示? 问题引课   解释:手湿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

  有一种电熨斗是通过加食盐量的多少来调节温度的。   交流讨论,感兴趣。 实验探究   NaCl溶液导电性研究:

  1. 纯净水的导电性

  2. 固体食盐的导电性

  3. 食盐水的导电性   

  分组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得到共识。

   板书   纯水导电性极微弱(无察觉),固体食盐不导电,食盐水导电性强。 阅读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0,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的表现和电离的概念。   交流思考,得到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归纳整理   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电离子(定向移动)导电。 PPT演示讲解   氯化钠微观电离的情况。

  NaCl在固态时不导电,因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而能够导电。   观看,体会。明确导电原因--一定条件下产生自由移动的微粒。 归纳思考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思考:金属Cu和NaCl溶液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氧化钠水溶液能导电,氧化钠是不是电解质? 归纳整理   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的都是化合物,应为纯净物,电解质是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的物质。

  ⑵单质、氧化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