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背景展示
1970年,刘易斯·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之谈被录音、整理,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手中,主编并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喜欢他的格调,便以朋友的名义请他为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兼是诗人、散文家的刘易斯·托马斯欣然从命,一发而不可收,于是四年之后,就有了《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行不衰。
1.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的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