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三二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新编复习学案
2009年高三二轮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新编复习学案第3页

  

14、(B)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5、(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6、(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含义: 。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

规律的普遍性原理: 。

   规律的客观性和规律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第五课

17、(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18、(B)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 性和 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 性和 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 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 和 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9、(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②(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③(意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个要求、两个结合、两个反对)

第六课

20、(A)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 。

21、(B)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 。(2)实践具有 。(3)实践具有 。

22、(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 。 (2)是认识 。

  (3)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