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李密曾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司马氏集团灭蜀以后,为笼络西蜀名士,大力征召蜀汉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即在被召之列。泰始三年(267),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顾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不是李密的本心所愿。况且家中确有祖母需要终养,于是李密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晋武帝读罢此表,深受感动,也就不再勉强李密出仕,并在生活上给予他与祖母比较优厚的待遇。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表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多种。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是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表文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等,语言多用四六句,用典精切,辞藻清丽。
Ⅱ.文化常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秀才:别称茂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后来秀才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