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2页

2.下面我们检测一下自学情况

认读词语

"俱备"指的是齐备、全有

"具备"指具有、拥有

猿:从生物学上与猴不同,没有尾巴,由于外形相似人们常把猿猴并称。

麋鹿:俗称四不像

耶: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多音字 耶稣

瞑目:闭上眼睛,多表示人死后无所牵挂。

碣:石碑 残碑断碣 墓碣

镌:雕刻,凿

遂:注意读音

耶: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多音字 耶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我们来深入学文,请看这两个问题:(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

① 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

3.师: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告诉大家?

那山顶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4.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5.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石猴是因为自己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了水源,可以使它们有安身之处,众猴就得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可以说他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6.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读到这里,这石猴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7.同学们,一迸,迸出了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了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它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读读二自然段,感受感受。(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1.本段中哪一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生: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2.齐读(课件出示这句话)

3.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交流

4.石猴真是逍遥自在,快乐无比!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快乐来,读出他的自由来!

5.你们发现这段在写法上的什么特点?

6.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