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及其相互关系。
(2)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正确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涵。
(4)从法律上正确认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跟踪训练
1.新政协会议召开的直接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中共确定了建国的理论、路线、方针
C.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D.三大战役正在进行
2.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的主要作用是
A.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制定了"临时宪法"
C.确立了各党派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完成了建立新中国各项准备
3.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党派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新中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4.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C.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法律 D.中国第一部通过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
6.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最主要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产生方式是
A.推荐 B.普选 C.任命 D.推荐与任命结合
9.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主要任务是
A.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B.制定社会主义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0.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2.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权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