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7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三《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7第2页

  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欧·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

  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明确学习目标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了解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节课我们就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

  四、预习展示

  问题1:让学生介绍小说情节。

  明确:年轻画家琼珊和苏艾住在华盛顿广场西面,这儿住着许多像她们一样的穷艺术家。琼珊得了肺炎,她认为自己快死了,把生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叶上。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屋外的风刮得那样厉害,但那片藤叶仍然长在高高的藤枝上。原来是执笔40年可仍未有杰作问世的老画家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对面墙上画下了那片永不凋落的藤叶。

  (老艺术家贝尔曼画出了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的生命)

  问题2: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哪个?说明原因。

  生答,师明确: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问题3: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

  引导语言:显然这个情节不是按正常的顺序来写的,如果按正常的顺序,它应放在哪个位置?(36段后)它与欧·亨利小说的结局比较,效果如何?(平淡,没有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本文的结局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