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2)第5页

2.两宋商业在隋唐商业的基础上有何发展?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

  两宋商业突破了隋唐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和日中为市的制度,早市和夜市随处可开;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出现了纸币,便利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家更加注重商品的包装、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之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和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2、宋人陈亮在其论著《四弊》中提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两宋时期商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这一时期农工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评价陈亮的观点。

(1)特点:①城市商业繁荣。东京是最大的城市,店铺林立,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②货币流通量增大。两宋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金属货币,北宋前期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海外贸易发达。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外贸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④与少数民族地区贸易往来频繁。在边境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贸易。

(2)相互关系:北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商业的繁荣。南宋时期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淮河流域,使棉纺织业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农村副业,太湖流域稻米产量大,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南宋造船技术的提高,为发展海外贸易创造了条件。(3)综上所述,陈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肯定了商业交换对发展农业、手工业的有利作用,体现了农、工、商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内在联系,反映了两宋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巩固练习】

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结合下列图像,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