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010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2页

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4、当时,"天子之鼎"由谁传承?

A、周王妾所生长子 B、周王所宠儿子 C、大臣公推人选 D、周王正妻所生长子

5、"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 )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6、《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7、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8、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 ④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他

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修筑了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

10、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设丞相 C、设置"三公""九卿" D、确立郡县制

11、"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材料中所说的"体制"是指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12、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

13、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