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必修3)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版必修3)第2页

产生深刻影响"和时间限定词"宋代",可知答案为罗盘针。

答案:D

例2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场中出现司南指方向的表演,意喻为古代指南针的发明,这一设计安排,将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成功再现,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之一,而鲁迅却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 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 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 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未能推动社会变革的实质。一定时期的科技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是科技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

答案:D

【能力迁移】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

A. 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 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 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 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信息:"中国人都比我们早"。B项违背材料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也与材料内容不符

答案: D

1. (2009·浙江高考)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 发展过程

B. 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 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发展历程。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是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 C

2. (2008·四川高考)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