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不自由 毋宁死 教案(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不自由 毋宁死 教案(1)第3页

  -不自由,毋宁死。

  师 很好。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课文具体地分析一下,各小组可以展开讨论。

  生 演讲一开始,他先对其他发言人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表示了钦敬。接着话锋一转,说明自己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并非不敬,而是在论及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时,不能缄口沉默,很自然地转到坚持斗争、反对妥协的观点上来。

  生 亨利对议会中主张和解的保守派的心理了解得十分清楚,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沉湎于希望的幻觉""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心理倾向,批评他们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然后,以"我只有一盏指路明灯,那就是经验之灯"领起,详尽陈述求和的历史事实与大兵压境的严峻现实,逐层批驳和解妥协的思想,用连续的问句启发人们从对经验的回顾中判断未来,呼吁人们"再也不能沉迷于虚无缥缈的和平希望之中了",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反复强调"必须战斗!""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

  生 接下来针对"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敌"抗衡"的畏惧心理,分三层展开说理。先说力量并非指日可待,等待的结果是束手就擒;次说利用自然条件,发动民众为正义而战,任何敌人都无法战胜我们;最后说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别无选择!

  生 随着演讲的逐步展开,亨利的语调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激烈,感情越来越高昂,直到最后,以"不自由,毋宁死"的警句表达了誓为自由而战的坚定决心,将整篇演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请问同学们,亨利采用了哪些演讲的技巧使他的演讲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生 排比、反复。

  可我们的请愿受到轻侮,我们的抗议招致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了。--强调形势的紧迫。

  假如我们想得到自由......假如我们......假如我们......那么我们必须战斗!我再重复一遍,必须战斗!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求助于战争之神。--一系列的排比句和反复句,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

  生 设问和反问。

  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不自由,毋宁死!--连用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演讲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师 (总结)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他的演讲表现了高超、机敏的技巧。他谙熟口语表达的特点,使用大量的排比、呼告、设问、反问以及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现手法,强化了听觉效果。例如,最后一段就连用了六个反问句和设问句,层层推进,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演讲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知识拓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让青春飞扬

   修 扬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