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2 第十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2 第十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3)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专题二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