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 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三、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1.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 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 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温馨提醒:本专题的知识属于社会生活方面,基础知识方面较为具体,要注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本部分的考查形式一般较为灵活,注意把握风俗变化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关系。
例 (2010·广东模拟)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近代中西文明、新旧文化冲突激烈
B. 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程度受到中国社会条件的制约
C.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既有进步性,也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D.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比政治制度变革更加复杂和滞后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也受新旧文化的冲突,所以A项正确;中国地域广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封闭落后,受西方文明的冲击程度很小,所以B项正确;近代西方的文明是伴随着殖民侵略来到中国的,所以C项正确;在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由于直接受到西方物质文化生活影响,社会物质生活、风气等方面的变革往往超前于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变革,所以选D项。
答案:D
【能力迁移】
(原创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原因有( )
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