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案第3页

 注意:此问题不要让学生回答,而是在静默中沉思。

  三、情感体悟

  对新闻中记者所蕴含的感情的感悟

1、我们会发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

我们一起来读"这样,奥斯威辛就没有什么新闻好报道了。"起至结束,哪些是客观的描述,哪些又写出了参观者内心的感受呢(各举一例)

2、请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请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简要点评,既加深对新闻传达出的感情的感受,又利于学生间互动交流。

3、师生一起探究新闻中对参观者行为,神态的客观性描述,及反映他们内心感受的句子或词语。

参观者行为,神态的客观性描述,如"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用的。"而"毛骨悚然"等词直接显示了参观者内心的恐惧。

4、"一个年轻姑娘,大约只有22岁,丰满可爱,满头金发,她温柔地微笑着,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念头在这个姑娘的脑海中闪过呢?她的形象在这堵奥斯维辛挂满死难者照片的墙上留下的纪念又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说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

(老师)这个问题我们想留在课外,让我们用笔来表达,就算是表达对一个像鲜花一样生命的姑娘的追念吧。

5、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参观者恳求似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说:'够了'。"为什么要用"恳求"一词呢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来。

6、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物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

请比较《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与《别了,"不列颠亚"》在此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