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
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3.古代创作称谓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付梓:古代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倒涎(xián) (2)憎恶(zēng)
(3)茗烟(míng) (4)斟酌(zhēn zhuó)
(5)箭镞(zú) (6)鲁莽(mǎnɡ)
(7)剥啄(zhuó) (8)意蕴(yùn)
(9)清沁(qìn) (10)词藻(zǎo)
(11)灞桥(bà) (12)付梓(zǐ)
Ⅱ.多音字
语境辨析法
他说话恶(è)气,真叫人恶(ě)心,周围的人都憎恶(wù)他。
《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zǎi)了一个载(zài)歌载(zài)舞的姑娘。
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2)索然无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3)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4)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5)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